农村道路对于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各地区发展转向由高速度变为高质量,因此传统发展模式的驱动机制会相应的衰减,而基础设施作为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的典型代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新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我国农村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除速度较慢之外,质量也较差。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党在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我国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农村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与相关的城镇相比仍然是社会发展的短板,所以说我国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远的时间历程,因此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手段的相关模式,促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对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1 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相关学者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鉴定,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是服务于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公共服务建设,在这些设施的建设中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地域性,长期性和排外性。具体服务于农业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包括有农村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设施,能源消费设施,包括生活领域当中的教育设施和卫生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可以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逐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农村地区最快捷,发展最见成效的的基础设施当属道路交通设施。良好的农村道路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对于便捷当地的农民出行,吸引企业家投资,促进经济的活力,提升经济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富先修路”,可见道路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
2 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
2.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发展大国,因此农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农村经济为国家的富裕繁荣富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维持我国在农村方面的政策进行了不断的调整,而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国家乡村战略振兴的提出中,农村的经济地位再一次的凸显。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自2006年开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而今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已经突破七万亿元。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处于缓慢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在于我国进入新常态阶段,对于农业经济有所调整,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农业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和农业政策的影响,第二,这些因素都会极大程度地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我国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我国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之间,因为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之间,我国处于战后的恢复期间,在这一期间我国各地的工业体系尚不完整,因此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关注程度较低,此阶段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较低,而集中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为水利灌溉工程,也是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灌溉工程,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停滞发展阶段。第2个阶段为改革开放到1999年期间,这一阶段,我国大力发展农村事业,开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新时期之下,农村道路交通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第3个阶段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后,我国对农村税收进行了改革,相继中部战略和东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致使我国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加的均衡化和地域化,保证农村生产条件的充分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关注农村农道路的沟通作用显著,其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为全面的发展。第4个阶段为2017年至今,由于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村脱贫,而我国的贫困农村多集中在交通设施落后的地区,为实现脱贫致富,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农村道路对于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道路的主要作用在于农村发展的初期阶段,通过投入相关的基础设施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此时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偏向于道路交通等沟通领域,这一领域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基本活动,促进农业产品向外传播,但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增长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紧跟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农村道路交通的通达度越发的重要。为区域沟通,缩小区域差异做出重要的贡献。
3.1 道路等生产要素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生产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对于道路等生产生活要素的投入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支撑的作用。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由于地域的辽阔,所以各地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地域特色实现因地制宜,而早期农业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当中,为了保证各地区的均衡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因地制宜,使得地区优势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公路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当中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主要是包括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因所需的劳动力多为苦力劳动力,农村人口可以满足基本的工作需要,使得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当中解放出来,这些人员的投入就会有效的带动地区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在这一过程当中,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的特点在于建设周期较长,维护成本较高,所以建设初期的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政府主,政府的资金供应顺利的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保证地区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
3.2 劳动力投入促进经济发展
因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涉及种类较多,因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具体来说劳动力的人员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建设人员,这类人员主要在基础设施前期接受过程中将大量的劳动力进行整合,进行基础设施的修建。还有一类人员属于基础设施的维护人员,由于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而且农业活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针对不同的季节农业基础设施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实现农业基础设施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当中,高质量劳动力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高质量劳动力的投入必然能够增加地区的技术力量和人才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
3.3 资源投入促进经济增长
资源投入对于经济增长处于较高的起点,对于农村地区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很大一部分资源能够就地取材,因此在早期建设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加强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节约,能够最大程度的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就早期而言,对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石头、木材等一些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早期增长多以资源浪费为代价。伴随劳动力的增加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农村资源的消耗量会减少,因此改变传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4 通过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促进经济增长
新时期之下,我国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偏重于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设备的引入。因此这类设备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劳动力的消耗,有效的提高了公路基础设施的管理效率和降低其维修成本,提高公路的通达度,促进了农业生产之间的交流,一方面有效的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这样实现地区的资源优势配置,使农村的产品流入到市场,农村的劳动力有效的就业增加农户的收入,而交通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成为一张张蜘蛛网,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吸引区位资金,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4 结语
农村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从理论上来讲,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因此在投入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的过程当中,都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具体而言,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当中,当前首要任务的就是农村交通网络的设施建设。而这交通网络设施从最初的投资建设到最后的经营,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产业,这些都会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