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现象下的青年大学生书写能力调查研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键盘输入变得普遍。由于长期使用智能型输入,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提笔忘字--在书写的时候遗忘文字的拼法和写法的现象,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层出不穷。高校作为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摇篮,是国家未来的输送地。高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青年一代的知识水平。青年大学生将是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优先提高青年的汉字掌握程度有利于改善整个社会提笔忘字的现象,进而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因此,提笔忘字现象下的青年大学生书写能力成为各大高校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一、提笔忘字现象下的青年大学生书写能力的调查研究
由于疫情原因本次调查只能够在线上进行,本次研究针对四川省各大高校展开了调查,在问卷发放平台开展了为期20日的问卷采集,剔除无用问卷后收获有效问卷1500份。参与调查人员涵盖经济、文、理、工、医学、教育、农七大学科专业。问卷主要围绕大学生在智能输入的大环境下手写频率、提笔忘字的程度、对提笔忘字的看法以及应当如何改善这几方面内容展开。通过问卷结果可以发现表示自己出现不同程度的提笔忘字现象的同学高达98%,其中认为自己偶尔提笔忘字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3%。为更加客观地得知同学们提笔忘字的真实情况,问卷中包含了从2019年人民日报公布写错频率最高的100个汉字中选取出的书写错误率最高的5个词语和5个成语,让填写问卷的同学进行正误判断。结果证明,1500份有效问卷中全部判断正确和仅错误一个的同学约占总人数的38%,与同学们主观上的偶尔提笔忘字差距巨大。由此也可见,青年学生对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的弱化程度认识不够充足,提笔忘字这一现象也比我们所认知的更加严重。
二、大学生提笔忘字现象严重的原因
(一)智能输入时代,手写时间少
随着时代发展,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快餐式生活也要求我们提高文字记录的速度。正是在这样大环境的影响下,语音输入,键盘输入等多种输入法开始活跃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它们快捷,方便的特点避免了人们在忘记带传统书写工具时所产生的尴尬;另外,这样的输入方式呈现出的文字整齐,让许多书写不够美观的人不用再因为自己的字迹而自卑。正因如此,在大学学习中,有越来越多的老师要求同学们直接上传电子档作业或者是利用办公软件做好后直接打印好上交。除此之外,为了追求高效率,利用电子设备记笔记的同学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高校学生手写的时间越来越少。俗语云“脑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动”,长时间不使用手写,同学们的汉字书写能力自然而然就会下降,提笔忘字现象在高校学生中也就变得普遍起来。
(二)高校对汉字书写教育的缺失
提及书法课,大家想到的一定是小学甚至幼儿园时的课程。而自那以后,我们似乎再没有集中系统地进行过关于汉字书写的学习,这是可悲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历史的载体之一,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而高校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关于汉字的过去,我们本就了解甚少,现在却又在渐渐遗忘它的形体,这是极其危险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然而在今天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越来越依赖电子教案,而不愿板书。即使是板书,也时常伴有错字、忘字的现象,这使得高校学生提笔忘字现象的加剧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问题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生僻字不在少数。因此,除我们平时常用的那一小部分文字外,剩下的更多的是我们未曾了解的。如若在学习生活中不慎遇到了,提笔忘字也将是必然。另外,由于个体差异性,大家的阅读量不同,对文字的了解程度也不同,掌握的汉字量也不同,出现不同程度的提笔忘字现象也就显得不足为奇。
(四)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使记忆难度增加
中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一系列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许多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不管是字形还是字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也给我们的记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三、大学生提笔忘字现象的研究对策
(一)是关掉输入法的联想功能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不使用各种各样的输入法进行文字输入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输入速度,智能输入法通常会自动开启联想功能。联想功能,即当人们输入一定内容后,自动联想后续内容,储备在联想栏中,是的人们可以更快选定后续内容,减少了人们对汉字的思考和回忆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可以在日常使用输入法进行文字交流时,关闭输入法的联想功能,隐藏联想栏,在打字时可以自行判别筛选所需要的文字从而达到自我思考联想汉字的目的。
(二)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手写汉字机会
目前大部分高校课程已经实施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业提交、测试考核等许多是通过网上完成,所以建议在方便开展“线上课堂”的同时,增设一些需要大学生手写的作业,例如笔记、作业、报告、实习日志、日常应用文等等。另外,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汉字等文学类课程,但是仍不够普及,大学生选择此类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应当考虑应用第二课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开展汉字类书写比赛、趣味汉字、汉字发展知识讲座、欣赏名家大师的书法作品等,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汉字的历史,感受它的魅力。同时给大家锻炼书写汉字能力的机会的机会,提高日常生活中手写汉字的频率,收获汉字书写的乐趣,对提笔忘字现象做出有效改善。
(三)借助多媒体途径,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现代文化传播媒介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再到《经典咏流传》,以及后来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系列优秀的节目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走进了大众视野,收获新一代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让它们在历史尘埃中有重新散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一股汉服热让人,梦回大唐。那么,关于汉字,我们是不是同样可以做些什么呢?一度大火的流行歌曲——《生僻字》给出了答案,传统文化——汉字和说唱音乐的奇妙融合,引起了惊人的热度。既然已经看见了曙光,何不趁热打铁,再接再厉。可以以音乐,抖音小视频的形式给大家传播文字的知识,不只是高校学生,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也都可以感知汉字之美,深化对汉字的记忆,从而有效改善提笔忘字现象。
(四)广泛阅读,增加知识面
在不断严峻的形势下,高校学生应当主动站出来承担起传播汉字书写,改善提笔忘字现象的责任。要改善这一现象,我们高校学生首先应当对自己提高要求:多阅读,增加个人知识体系的广度与深度,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汉字书写,我们平时更应当多多练习。使知识不止停留在脑海里,也外化在行动里,切实提高个人汉字书写能力,用个人行为影响身边的人,将责任担当落到实处。
四、结语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个个方块字活跃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几千年来,不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们见证着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每一个字都拥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学好汉字,写好汉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责无旁贷;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们理所应当;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应主动肩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历史任务。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如果我们足够重视汉字书写,主动改善提笔忘字这一现象,势必会引起更加广泛的积极的影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主动了解汉字的历史底蕴,从根本上热爱汉字;在日常的手写中对汉字多一分敬畏;在不断地阅读中,蓄积知识的力量,接受文化的熏陶,让汉字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闪闪发光,在世界历史文化舞台上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