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管理社会参与机制的经验和启示
对于城市管理工作而言,社会参与对其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阶段,城市管理和社会参与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想要更好的落实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要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对各项社会参与机制进行有效的建设与实施,如此才能让城市管理工作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支持,并获得良好的管理成效。
当前的城市管理社会参与情况
在近些年当中,社会在城市管理中的参与力度不断增强,在提高城市管理质量的同时,也为我们积累了诸多的经验,结合这些经验可以发现,目前的城市管理在社会参与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根据调查发现,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是以环境监督领域为主的,而对于城市管理决策方面的参与明显不足,导致政府部门在城市管理期间无法根据社会需求准确的确定服务项目。此外,虽然城市管理在社会评价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关评价机制的常态化以及制度化水平还有待提升,而这也降低了社会评价对城市管理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管理职能过分的集中在政府当中,导致社会组织难以发挥相应的管理职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城市管理中的社会参与载体不足
对于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而言,各类组织及活动载体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些载体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一是,基层社区对于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工作未能进行有效的组织。二是,社会组织未能在各自领域当中实现城市管理的有效参与,尤其是社会单位及商户,其在自身经营空间中并没有积极、自觉的对秩序环境以及市容环境落实维护责任。由此可见社会参与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且对于各项社会组织活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活动内容及形式的丰富性[1]。
加强城市管理社会参与的相关机制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可以确定,想要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工作,不仅要对社会参与的范围进行提升,还要有相应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具体如下:
(一)对责任机制及相关管理机制进行强化
首先,要针对城市管理,建立社会参与的相关指标,如社会环境贡献率以及社会参与率等,并将这些指标纳入到城市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当中。其次,要针对社会参与,对相应的部门协调机制进行建设。以此为基础,对基层社会参与组织的相关体制模式进行研究,推动相关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后,要针对社会参与,建立相应的财政保障机制,以以往的财政预算制度为基础,对支持社会参与的相关财政保障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2]。
(二)针对社会需求建立相关管理机制
要对社会沟通平台加强建设与完善,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使其在城市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提高社会对于城市管理的满意度。除了要对定期的需求征集制度进行建设以外,还要针对城市管理项目的实施建立意见反馈制度、公众监督制度以及社会评价制度等等。
(三)对社区的功能作用进行强化
可以将社区当中的志愿者组织作为载体,对制度化的组织进行建设,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组织社会公众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参与,要对社区范围内的各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结合居民环境需求落实相关服务活动,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与此同时,要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将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供需关系理清,从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3]。
(四)完善社会单位的参与机制
对于城市管理而言,社会组织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对于政府公共服务具有良好的补充作用,因此,还需要通过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社会组织对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在专业、服务方式以及社会覆盖范围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下放一定的服务性职能,赋予社会组织相应的权利和责任,使社会组织能够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落实[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利用相关机制提高社会的参与度,能够使城市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对相关机制建设保持高度的重视,要结合实际对各项机制进行合理的编制与实施,使其能够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