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治理现代化 ——基于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角度
新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形态由年轻型向成年型再向老龄型演变1。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其现代化水平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在年轻人大量外流、乡村老龄化日渐凸显的背景下,如何为乡村老年群体提供更加适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为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新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指明“适老化”方向。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
现代化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活动,是“人们把促进物质福利,改善生活条件作为公共政策和私人努力的目标”3。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从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体制机制、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对乡村治理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发展阶段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4。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党不断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动应答5。一方面,以有效的制度供给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乡村治理现代化本身就内含构建系统完备的现代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据此保障有序开展社会动员与政治整合、关系协调与稳定秩序,有效规范和科学管理公共事务,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这实际上也契合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核心内容。
二、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